
文丨李振兴
10月21日,可口可乐公司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可口可乐当季营收同比增长5%至124.5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87亿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24.1亿美元;有机营收增长6%,净利润达36.83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29%。
财报发布后,可口可乐股价一度上涨3.7%,创今年2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其业绩表现的认可。
可口可乐单箱销量增长1%,扭转了上年同期以及上一季度的下滑态势。未来餐饮渠道或将成为可口可乐再次发力的方向之一。
销量复增
在业绩说明会上,可口可乐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詹鲲杰(JamesQuincey)强调:“尽管整体环境仍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始终保持灵活,按需调整战略并投资于长期增长。通过30个十亿美元级品牌的协同发力,以及供应链网络的优化,可口可乐正稳步巩固市场地位。”
具体而言,第三季度,可口可乐在全球消费支出减弱的背景下,实现了“量价齐升”。其中,价格/产品组合增长6%,成为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而全球单箱销量同比增长1%,展现出终端市场的稳定需求。这一表现得益于公司在产品组合升级与渠道精细化运营上的持续投入,尤其是小规格包装产品的推广,有效对冲了生活成本上升带来的消费压力。
上一季度以及2024年同期,可口可乐单箱销量均出现1%的下滑。
分品类来看,核心业务含气饮料保持稳健,旗舰品牌可口可乐销量增长1%,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市场的增长贡献显著。值得关注的是,无糖可口可乐销量同比激增14%,延续了近年来的高速增长势头,印证了可口可乐在健康化转型中的成功布局。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果汁、乳制品和植物基饮料销量下降3%,反映出该品类面临的市场竞争加剧。
增长最为亮眼的当属“瓶装水、运动饮料、咖啡和茶饮”复合板块,当季销量同比增长3%,成为拉动业绩的重要引擎。其中,瓶装水与运动饮料均实现3%的增长,咖啡品类增长2%,主要由亚太及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驱动,茶饮品类同样增长2%,多元化品类矩阵的战略价值进一步凸显。
从区域市场看,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市场表现突出,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3%,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詹鲲杰在分析区域差异时指出,亚太市场呈现梯度发展特征:印度等新兴市场贡献增长潜力,中国、东盟市场处于关键调整期,而澳大利亚、日本等成熟市场则保持稳定。
中国市场也发力餐饮
中国市场的季度表现堪称“V型复苏”的典型。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初,受国内经济压力影响,中国市场与印度、墨西哥等地区一同出现业务疲软,但进入9月后实现显著环比改善。
财报显示,(中国市场)有机增长为7%,但销量下滑1%。
可口可乐首席运营官HenriqueBraun透露,亚太市场各运营单元前期销量均有下降,主要受消费者支出减弱影响,而中国市场的回暖得益于体系投入的加大与执行效率的提升。
“9月份的改善并非外部环境发生根本变化,而是我们更聚焦于问题分析并推动关键举措落地。”詹鲲杰强调,这种转变来自营销创新、产品适配与供应链升级的协同作用。
在产品与场景适配方面,可口可乐在三季度重点布局小吃门店等高频消费场景,将可口可乐、雪碧、美汁源等核心产品全面渗透至下沉市场的餐饮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百事饮料也在发力户外消费渠道,通过与辣味食品的场景绑定激发消费需求,并于国庆期间打造全国主题店,将品牌体验延伸至佐餐、聚会等社交场景。
年轻化营销成为连接消费者的重要纽带。三季度,可口可乐与匡威CONVERSE达成跨界合作,推出联名限量版Chuck70鞋款,将品牌影响力从饮品领域拓展至潮流服饰场景。
供应链的战略性布局为市场复苏提供了坚实支撑。9月,中粮可口可乐陕西新厂在西安泾渭工业园正式投产,该工厂规划7条饮料生产线及1条糖浆生产线,融合AI技术实现多品类协同生产,大幅提升了西部市场的供给能力与服务效率。
10月,太古可口可乐郑州新厂揭幕运营,这座投资超9亿元、年产能100万吨的现代化工厂,可覆盖中原地区近一亿消费者。
与此同时,广东太古可口可乐大湾区智能绿色生产基地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项目建成后将新增11条生产线及立体仓库,产能较现有水平提升66%。
通过西部、中原、沿海三大核心区域的产能布局,可口可乐在中国构建起“三角支撑”的供应链网络,为业务长期增长奠定基础。
Costa聚焦核心优势
在业绩说明会上,詹鲲杰专门解读了咖啡品类的战略重构,其中Costa的发展路径调整成为关注焦点。
詹鲲杰坦言:“咖啡品类市场规模巨大、盈利能力强且持续增长,同时市场分散度高,是极具吸引力的领域。过去几十年,我们一直在探索适合自身基因的发展路径,Costa便是近年的重要尝试。”
财报显示,咖啡品类当季全球销量增长2%,为“瓶装水、运动饮料、咖啡和茶饮”板块的整体增长贡献了力量。詹鲲杰肯定Costa的经营基本面:“这项业务表现良好,我们持续对门店进行再投资,并在多个国家推进咖啡机部署,收入与利润均实现不错的增长。”
他同时透露,此前设定的投资假设未能完全实现,核心短板在于Costa的非门店业务增长未达预期,而这一领域本应更契合可口可乐在供应链、渠道端的体系优势。
这一表述释放出明确的战略调整信号。据了解,可口可乐收购Costa后,曾试图将其打造为“门店+即饮+家用”多场景覆盖的咖啡品牌,但非门店业务的拓展速度滞后于预期。
对此,詹鲲杰表示:“我们正在后退一步,认真反思咖啡领域的未来战略。Costa本身是优质业务,公司仍将继续经营以确保其成功,但它需要更清晰的定位,成为能发挥可口可乐体系优势的‘倍增器’。”
分析人士认为,可口可乐在咖啡领域或强化即饮咖啡产品的研发与渠道渗透,依托可口可乐现有的瓶装水、运动饮料分销网络,提升Costa即饮咖啡的终端覆盖率;优化家用咖啡设备的市场策略,结合可口可乐在全球的零售渠道资源,扩大咖啡机与胶囊咖啡的消费场景;收缩非核心区域的门店扩张,聚焦高盈利性门店的精细化运营。
从中国市场来看,Costa的战略调整已初现端倪。今年三季度,Costa在中国市场减少了社区店的扩张节奏,转而加大在写字楼、交通枢纽等核心场景的门店密度,并推出“早餐咖啡套餐”“下午茶组合”等适配通勤人群的产品组合。
同时,Costa即饮咖啡系列已全面进入中粮可口可乐的分销体系,借助其覆盖全国的便利店、商超渠道实现快速铺货,这一举措与詹鲲杰强调的“发挥体系优势”高度契合。
基于三季度的强劲表现,可口可乐重申了2025年全年业绩指引:预计可比货币中性调整后每股收益增长约8%,此前预期为7%-9%;全年有机营收增长5%至6%,调整后每股收益增长约3%,均与此前指引保持一致。
(责任编辑:zx0280)